

- 图片预览
- 精选文章
-
从“随便翻翻”走向深度阅读——与青年学子谈读书
第7页 -
三峡形象现代化的千年历程
第12页 -
东摇西摆的台湾文学教育体制
第23页 -
金声玉韵 蕙心兰质
第26页 -
时间的语言和伤口——读葛水平《河水带走两岸》
第30页 -
一扇桃花春汛的窗口
第35页 -
要命的欢喜
第38页 -
米沃什诗集《第二空间》短评
第42页 -
从《一小时的故事》看现实的婚姻
第49页 -
现代诗是与中学生心灵最亲近的文体
第51页 -
教师的主体性与细读式鉴赏性新诗教学
第58页 -
推荐一篇好文章
第61页 -
一个简单的调查和一个新诗教育的案例
第63页 -
地域性碎语
第69页 -
多棱镜里的诗人
第72页 -
荒凉与遗忘的证人
第75页 -
释放美的钥匙——谈《暗恋桃花源》中的“间离”因素
第79页 -
江山与风月,最忆是杭州——浅谈白居易的杭州情结
第82页 -
寻找历史的真相
第85页 -
论诗、史同源于巫
第96页 -
心正气和 笔精体妙——虞世南及其《孔子庙堂碑》
第99页 -
墨华吐惊艳 笔疾竞流风——丁密金的水墨人物画
第102页 -
双重的“他者”形象——中外影视作品中的庄士敦形象分析
第104页 -
会诊国产青春电影的病灶
第107页 -
论青春电影的突围与超越
第110页 -
青春电影的青春化叙述时态
第113页 -
三年之丧
第117页 -
李贺 一生未完成
第131页 -
东坡与佛印
第133页 -
格非:那场痛楚和百感交集的阅读旅程——重读《春尽江南》
第136页 -
格非:从先锋到现实
第140页 -
《江城》:一个实践文本
第144页 -
顺着走,逆着走
第146页